时下的中国,越是在大城市,“快”就越是一种不容分说的形势,一种躲避不开的潮流。很多人在紧张的工作背景下,饮食“快餐化”了,娱乐“快餐化”了,阅读“快餐化”了,甚至连感情也被“快餐化”。现代人类的心理、生理都存在一种亚健康状态,切实需要将生活改善成一种“慢生活”,当然慢生活并非散漫和慵懒,而是宁静、自然与从容。人的一生只有三万天左右,时光很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健康。
“慢生活”的价值理念可以贯彻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平时饮食简单清淡,七八分饱,衣着自然简朴即可。你不能实现‘慢生活’,但却可以实现慢节奏、慢速度、慢饮食、慢心态。学会“慢生活”,可以先从运动开始。慢式运动能提高生活品质,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的放缓。今天各类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接连而至,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规律,各方面的节奏都过快,真正需要实实在在的改善。如今,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式相当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只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四分之一。
学会“慢饮食”。细嚼慢咽可以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里的蛋白质进到胃里以后,可以在胃里反应,生成一种蛋白膜,对胃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吃饭时细嚼慢咽的人,一般不易得消化道溃疡病,细嚼慢咽还能节食减肥等等。
“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也不用担心会助长你的懒惰,影响你的事业,因为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是一种高智、随性、细致、从容的应对世界的方式,它只会让你更高效,更优雅,更接近幸福,生活也是如此。当从大自然中获得的野趣和闲情逸致离我们越来越远,当过劳死、抑郁症开始笼罩职场阴魂不散。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生活方式。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调查显示,90%的中国大城市白领因忙碌而处于亚健康状态。北京一位23岁的女孩方言,12月16日因急性胃溃疡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去世,年仅23岁。据悉,12月14日,她忍着胃痛还在上班,15日被确诊为急性胃炎,第二天去世。这个花季女孩可爱,开朗,长期加班、熬夜、每天晚上九点后晚餐。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维护健康需要4大基石:平衡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健康。这四句话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健康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当代学者林语堂,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最佳传承者之一。他崇尚“自由和淡泊”以及“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林语堂写到:“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语堂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把闲适的东方哲学介绍给当时忙碌的西方人,希望他们能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解脱出来。然而,短短几十年,情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人跳出了快生活的桎梏,而中国人却开始为了账单、房子而忙碌。发展节奏过快,诸多负面问题也初露端倪,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城市化发展太快,城市的房价产生了巨大泡沫;社会进入“汽车化”太快,一些大城市似乎一夜之间就变得拥堵不堪,空气质量受到威胁,人类健康遭到威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能源的紧张。
圣者有言:欲速则不达。所有的这一切弊端,都可以成为我们要慢下来的充足理由。是时候停下脚步,慢慢地享受生活了。让我们享受亲情、爱情、友情的美好,享受树木、花朵、云霞、溪流、瀑布以及大自然的形形色色,享受艺术、旅行、读书等精神上的补给。将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是实现慢生活,实现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屈原可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杜甫虽然穷,但住的地方“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细细香”。那时候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现代人应该多亲近自然,习惯“慢生活”,快速准确找到定位,就不会迷失自己,将生活节奏慢下来,让自己健康一生,才是人生最高追求!
供稿:高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