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注册
登录

密码:

用户名:

健康中国行动 健康科普
认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发布日期:2023-11-01

      202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制定了中文宣传主题和口号:“卒中:重在预防”。目的就是为了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卒中、重视预防。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60%-70%为缺血性脑卒中,30%-40%为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死亡第一位原因,并且中国人群的终生卒中患病风险居世界首位。脑卒中是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

      脑卒中可防可控,正确认识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极为重要。那么脑卒中有哪些重要危险因素,又有哪些危险因素并没有被公众认识和重视呢?


1、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70%-80%脑卒中病人都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压控制标准: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糖尿病/冠心病/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130/80mmhg。平时应规律服用药物,定时准确测量血压,做好记录,定期复诊。
2、高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血管神经、大动脉的病变,患者可出现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脑卒中。据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时间提早10-20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2-4倍。
3、高血脂(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升高,俗称高血脂,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血脂异常通常没有临床症状,是“隐形杀手”。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测血脂,生活方式干预无效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4、心脏疾病(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主要表现为心房正常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心房收缩过快会导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堵到脑血管,就会引发脑卒中。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5倍。
5、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脑血管病隐匿的危险因素。当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或血容量不足时,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证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颈动脉狭窄程度在50%-99%的无症状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风险为1.0-3.4%,药物治疗可使其发生率降低至≤1%。对于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老年人来说,体检时检查颈部动脉彩超是必要的。
6、吸烟
      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促使血小板聚集、使血液粘稠、血流缓慢。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3.5倍,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风险越高。同样适用于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不吸烟者。戒烟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可减少50%。
7、饮酒
      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压升高,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和血流不畅,长期大量饮酒会加重脑血管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研究显示,无论一次醉酒或长期大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机会。每天摄入酒精含量超过60g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
8、肥胖
      肥胖可通过升高血压间接影响脑卒中的发生。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脑卒中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3倍。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等减轻体重。
     
9、体力活动不足

      每周3-4次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慢跑、游泳等,每次30-40分钟。经常运动的人患脑卒中的概率明显较少。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脑卒中的概率可降低30%。


                                                                            
10、不合理膳食
      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类食物,以免血脂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每天食盐量少于6克,可以有效的防治高血压。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核桃、深海鱼类等。
文章来源: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民医院  张玉雯
版权所有:山东省健康促进与教育学会 鲁ICP备19027497号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