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World Obesity Day),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让我们谈谈肥胖和……”(LET'S TALK ABOUT OBESITY AND...)。
一、肥胖: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
当提起“肥胖”,你最先会联想到什么?身材焦虑,健康困扰,又或是社会偏见?
超重或肥胖是所有人的挑战,无论我们是否受其困扰。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Obesity)是一种疾病,也是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目前,全球有10亿人患有肥胖症。据WOF估计,2035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达到19亿,每4人中就有1人肥胖;儿童肥胖预计在未来十年将增加60%,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4亿肥胖儿童,比2020年增长100%。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肥胖人数最多,约46%的成年人和12%的儿童超重或肥胖。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和肥胖率继续上升,目前18岁以上居民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24<BMI<28)和16.4%BMI≥28,合计已经超过了50%(BMI>24),也就是说每两个成年人中有一个已经是超重或肥胖了。
二、如何判断是否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是BMI(Body Mass Index)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²。(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理想体重=目前身高-105(kg)
三、“万病之源”肥胖的危害
肥胖目前是200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那可是“万病之源”呀!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称,肥胖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风险点之一,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死于超重或肥胖。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虽然有超过200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是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四、什么原因产生的肥胖?
众所周知,吃得多,就会胖,但除了贪吃外,还有其他原因能导致肥胖。
发育型肥胖: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营养认知,导致的青少年时期肥胖
压力型肥胖:在社会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因为缺乏应对压力的心理状态,导致饮食不规律,以及应酬饮酒多,诱发肥胖
产后型肥胖:在孕期及哺乳期,出现的肥胖,又没有在哺乳这个最佳窗口期减肥成功,导致明显的“中部崛起”
代谢型肥胖: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丢失,代谢下降,能量积聚,脂肪合成增加,导致的肥胖
病理性肥胖:因为甲减、多囊、库欣病、抑郁症等导致的肥胖;包括因为疾病服用激素、抗抑郁药等导致的肥胖
五、肥胖治疗知多少?
1.1 限能量平衡膳食(calorie-restricteddiet, CRD)
一类在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基本营养需求的膳食模式,其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应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1)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 30%~50%);(2)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 500 kcal 左右;(3)每日供能 1000~1500 kcal。
1.2 高蛋白膳食
蛋白质的供给量一般为占供热比的 20% 以上,或至少在 1.5 g/kg 体重以上。
对于单纯性肥胖以及合并血脂异常者采用高蛋白膳食较正常蛋白膳食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及改善血脂情况;并有利于控制减重后体重的反弹;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应慎重选择高蛋白饮食。
1.3 轻断食膳食模式也称间歇式断食(intermittent fasting)
5︰2 模式,即 1 周内 5 天正常进食,其他 2 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 1/4 能量(女性约 500 kcal/d,男性 600 kcal/d)的饮食模式。
1.4 地中海饮食
是泛指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以大量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适量鱼或禽类肉、奶制品,少量红肉、甜品,及以橄榄油作为主要膳食脂肪来源的饮食风格。它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锻炼,经常与亲友一起活动,聚餐。
1.5 生酮饮食法
是一种脂肪摄入比例高(70% ~75%)、蛋白质摄入比例中等(20% ~27%)、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极低(3% ~5%),的饮食方法。其本质是促使人体产生酮体,帮助快速减脂。它是一种营养素极不均衡的饮食方式,应在专业的营养师指导下均衡饮食。
2. 运动
运动对减肥的影响取决于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总量。有氧运动每周 150 min 以上(每天 30 min 以上);更高强度的体力运动每周 200~300 min 并长期坚持 1 年以上以维持体重下降及防止减重后的体重反弹。
专家推荐:饮食结合运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的减重效果更加显著。
3. 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
这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调整超重和肥胖患者的生活环境及心理状态,帮助胖胖理解和认识体重管理、肥胖及其危害,从而做出行为改变。
来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员朱医海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