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牙齿,我们可能首先会想到“硬”,以至于有些人忽略了牙齿的保护。其实,牙齿也有脆弱的一面,毕竟牙齿不仅要无所畏惧地在各色美食间披荆斩棘,而且还要勇敢地面对各种细菌的侵蚀、各种风险的考验。
因此,除了日常刷牙之外,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牙齿真的更怕的是这4件事!
1、酸味,是牙齿的毒药
说起保护牙齿,我们往往会提到“少吃甜的、少吃糖”,那为什么说“酸”才是牙齿的毒药呢?
原来,口腔的正常 pH 值在6.2~7.0之间,基本呈中性环境。而构成牙釉质的主要物质是羟基磷酸钙,酸性物质与钙离子结合,会使接触酸的牙体硬组织变得松散,进而产生脱矿现象。
在正常的情况下,牙齿脱矿与再矿化是一个交替出现的动态平衡过程。所以,偶尔的酸性物质侵袭并不可怕,但若反复如此,唾液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就会变差,从而产生酸蚀症、龋病、楔状缺损、牙齿磨损等一系列疾病。
那这些酸性物质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酸性食物,比如食用醋、水果、果汁(特别是柠檬汁、橘子汁)、碳酸饮料等。很多体外研究都发现,碳酸类饮料和橙汁类饮料对牙釉质的危害远大于矿泉水和牛奶类饮料,酸性饮料含有大量黏附性酸,易黏附于牙面,对牙釉质产生长期的危害。
还有些则是来自食物自身的化学反应。比如糖在口腔内分解后也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吃糖后口腔内的 pH 值为5~6,2小时后口腔内的pH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果一个人频繁吃糖,口腔就一直处于这种酸性的环境中,对牙齿是十分不利的,更别提口腔细菌会以此作为营养大肆繁殖危害牙齿健康了。所以,并不是“糖”直接对牙齿造成了损害,而是频繁吃糖会影响牙齿周围的环境。
2、硬硌,牙齿真没那么硬
从成分上看,牙齿和骨骼一样,都是高度钙化的人体器官,其中牙齿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它硬度堪比钢铁。不过,羟基磷酸钙构成的牙釉质,只是薄薄一层,最厚的地方也只有2. 5毫米,而牙齿内部的牙本质硬度就大大下降了。如果我们不小心咬到沙子、骨头等硬物,就很可能造成牙劈裂(大约相当于“牙崩了”)。
除了感到狠狠地被硌了一下以外,牙劈裂的主要表现有牙齿疼痛,咀嚼时不敢用力,冷热敏感,当舌头舔舐牙齿时有粗糙感、发涩感或缝隙感。
劈裂的牙齿必须进行修复治疗,当牙冠少部分劈裂时,如果牙髓未暴露,则可以直接做牙冠进行保护;如果牙齿劈裂的部分较大,暴露了牙髓,可以先做根管治疗,再进行牙冠修复;如果劈裂部分很深,到了牙根部位,则很可能无法保留患牙,需要拔除。
所以,大家可千万别逞强用牙齿去干该锤子、开瓶器干的事儿。
3、磨损,伤牙于无形
所谓“水滴石穿”,只要吃东西,牙齿磨损就在所难免,如果是吃硬东西,牙齿磨损的进程会大大加快。虽然这种磨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但如果到了让人明显意识到,并感到不舒服的程度,往往已经是比较严重的阶段了。更为糟糕的是,牙齿磨耗磨损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经常吃硬东西,出现牙隐裂的风险更高。所谓牙隐裂,就是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被发现,裂纹经常会深入到牙本质。牙隐裂是引发牙敏感和牙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吃硬东西是导致牙隐裂的最大诱因。
牙齿的薄弱部分,比如牙尖、牙颈部、磨牙面等,不仅本身抗裂强度低,而且承受正常外力时应力相对集中。当应力超过牙齿最脆弱部分的极限时,便会出现裂纹,甚至形成缺损。
表浅的隐裂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当隐裂发展到牙本质时则会出现遇冷热酸甜敏感的现象或咬合不适感。如果更进一步到达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时,则会产生慢性牙髓炎症状,有时也会急性发作,或者出现定点性咀嚼剧痛。
4、磕碰,瞬间导致缺牙
牙齿十分怕碰,急诊里牙齿血淋淋的悲剧,大多数都是碰撞产生的,比如意外摔倒、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体育运动等。